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动态 > 文章详情

2022-10转发:新时代 新理论 新实践 新发展:学习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术研讨会之管理学选题研讨会举行

时间:2022-10-26浏览次数:

以下新闻报道转自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网站首页(https://mp.weixin.qq.com/s/XEsOlW3d4FuqFeIvFlO6Vg),2022年10月25日发布,我中心主任陈立敏教授参加了该研讨会并做报告。

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由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的“新时代 新理论 新实践 新发展:学习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术研讨会”在经济与管理学院举行。



在继上午洪银兴教授、黄群慧教授、陈劲教授、叶初升教授、范如国教授、齐绍洲教授、黄敏学教授作主旨报告后,10月23日下午,管理学选题研讨会在教工活动中心举行。经济与管理学院10位管理学教授齐聚一堂,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自身研究领域,分享了对管理领域研究选题的思考和体会。研讨会由李燕萍教授主持。近500人线上线下参加会议。



陈立敏教授作了题为《新发展格局下的高水平对外开放与高质量国际循环:实现全球价值链高端嵌入》的报告。陈教授围绕“中国制造业企业为什么要高端嵌入全球价值链”与“中国制造业企业应如何高端嵌入全球价值链”两个核心问题,提出了三条研究路径——新发展格局下亟待高端嵌入全球价值链的重点制造业行业典型案例研究,基于大样本计量统计方法的中国制造业全样本分类研究,以“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技术创新机遇窗口为导向实现从全球价值链参与者到领导者的跃升。她认为,根据二十大报告给出的明确方向与行动指引,中国企业应当坚持和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和提升“高质量国际循环”,在全球价值链中坚持嵌入深度并提升嵌入高度。



曾伏娥教授以《借力数字经济,赋能新产品开发》为题作报告,她指出数字经济下的新产品开发是实现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路径。曾教授梳理了不同时代下新产品开发模式的演变:从工业时代、PC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数智时代,由新产品开发模式的时代特征、理论基础和新产品开发逻辑,提出了四个关键科学问题——数字化时代新产品开发三个阶段(设计阶段、制造阶段、推广阶段)如何实现场域融合?等等。她以数字技术下的新产品开发实践为例,分析了数字化时代带来的变化和挑战,提出了研究的整体框架,即新产品开放迭代式创新设计、新产品交互式智能制造、新产品全场域精准推广、数字化新产品开发动态整合模式。



刘林青教授作了《弘扬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建构中国自主的创业知识体系》的报告。他认为,把伟大建党精神写入二十大报告意义深远,应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抓住中国特色企业家精神这个核心概念,倡导“精神使能创业” (Spiritually-enabled Entrepreneurship)的研究新范式,建构中国自主的创业知识体系,向世界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他表示,企业家精神是极具中国特色的原创研究场域,中国特色企业家精神研究场域的演进生动诠释了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意义;我们有能力去建构中国自主的创业知识体系,可以从精神视角赋予中国自主的创业定义,从史学归纳精神使能创业的因果关系,用实证探究精神使能创业的内在机理,抓住数字创业最新实践推动理论创新,开展以企业家精神为引领的创业教育。



许明辉教授作了题为《智慧赋能:推动供应链数字化与促进产业稳定健康发展》的报告。他指出,现代供应链管理面临着巨大挑战,市场多变、不确定性、协同问题、可见性和复杂性等因素,是实现供应链管理目标的主要障碍,数字化供应链有助于提升现代供应链管理水平。数字经济时代需要数字化供应链,而技术赋能与智慧赋能为供应链数字化提供了可能,所以,他认为供应链数字化是现代供应链管理发展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一环。在数字化供应链架构中,围绕数字化计划、数字化采购、数字化生产、数字化运营、数字化服务等要素,信息化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石,而数字化决策是供应链数字化的核心。他表示,要深入研究数据驱动的智能运营决策,打造智能的数字化供应链,促进产业稳定健康发展,以应对变化莫测的世界。



崔楠教授以《以数智化共生消费创新推动绿色发展》为题,研究了十八大报告、十九大报告、二十大报告中关于绿色发展的相关表述,他发现“绿色发展、和谐共生”的重要性不断提高,消费在绿色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崔教授进一步从消费端推动绿色发展的角度,阐释了绿色消费、共生消费、中国式绿色发展等概念,并提出利用数智化共生消费创新解除共生消费障碍,通过消费者洞察和数智化创新解决共生消费难点。他提出,在数智化解除共生消费障碍、数智化提升共生消费行为、数智化发展共生消费理念、数智化创新共生消费模式、数智化开发共生消费洞见五个方面未来可探讨的关于理论、策略、政策的研究主题。



戴宾教授作了题为《构建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体系,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报告。他对二十大报告中提到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进行了深度阐述。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属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部分,要统筹发展与安全,着力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戴教授认为,“优化”体现在通过技术进步,提升关键产品产量,不断延链、补链,以此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生态系统的竞争力;“稳定”则是强调对于产业链供应链的控制力和影响力,以此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的循环畅通,尤其是在极端情况下依然能够维持整个经济系统正常运转。戴教授梳理了我国产业链供应链政策的发展历程,并提出了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相关研究问题。



张克群副教授作了《加快数字化转型,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报告。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他认为,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利于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有利于推动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他主张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并梳理了数字经济发展的三个时期:萌芽期、成长期和快速发展期,提出了数字化转型五个主要研究方向:数字化转型的类型、前因、结果、动态演化及指标衡量。最后他阐述了加快数字化转型、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理论逻辑、指标衡量与中国实践。



涂乙冬教授做了题为《建构人民幸福感理论研究体系,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的报告。他从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九部分“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角度切入,提出了对第二个百年目标视角下的人民的美好生活的思考。涂教授主张进一步加强美好生活的学术对话,新时代,新实践,新发展,催生新的理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实践(中国式现代化)呼唤建构中国人民幸福感研究体系,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幸福感研究体系,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实现。涂教授呼吁加强美好生活的学术研究,一是建构人民幸福感的测度指标体系,二是建构人民幸福感的层级体系及其互动机制,三是建构人民幸福感的促进机制。



林晚发副教授作了题为《提升债券市场监管能力,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报告。他重点对二十大报告中的“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和“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两个观点进行了深入解读。对于第一个观点,他通过数据事实指出中国债券市场直接融资比重还有提升空间。尤其对企业来说,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可以促进企业创新、污染治理与实现绿色转型;对政府来说,直接融资可以成为化解债务风险的工具。对于第二个观点,他认为信用是债券市场发展的根基。然而,通过发债公司财务报告舞弊事件以及违约债券信用评级数据分析,提出重塑债券市场信用的重要性,并认为加大企业财务报告舞弊识别与处罚,以及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可以提升债券市场信用。



特聘副研究员柯剑男作了题为《发挥数字经济优势,强化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报告。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柯教授阐释了供应链韧性的内涵,即供应链对潜在的突发事件的事前准备、在中断发生后的快速响应并从中恢复的适应能力。他从如何评估供应链韧性,应对供应链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的主动策略和被动策略等研究方向予以解读;并从管理者视角、企业视角和学术视角探讨了如何借力数字经济,提升供应链韧性。


Copyright © 武汉大学全球战略研究中心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299号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邮编:430072